我的朋友 Samuel Escobar 在他的著作《給全球基督教的挑戰》(The Challenge for Global Christianity, 2011)裏面指出,教會的首要目標是宣教。你同意這觀點嗎?
你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宣教是教會最終極的目標嗎?
John Piper 在他的著作《讓萬國快樂》(Let the Nations Be Glad,2003)談到這點。他認為教會的主要目的不僅是宣教,而是敬拜。宣教工作的介入,是因為敬拜未如理想。敬拜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對象是上帝,而不是我們。想像一下:當歷史結束,數百萬得救的靈魂聚集在上帝的寶座前,到時就再沒有宣教的需要了 -- 宣教是暫時的解決方案,只有敬拜才是永恆的。
再思 John Piper 所言:敬拜是宣教的核心與靈魂 ; 其最終的目標,是要將偉大的上帝所賜的喜樂,傳揚到全球每個角落。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因為活在上帝的奇妙中而感到快樂。正如聖經所說:「耶和華作王,願地快樂;願眾海島歡喜!」(詩97:1)。敬拜也是宣教的動力。在我們與別人談論上帝之前,我們必須先在敬拜中表達對祂的熱情; 因為你無可能與別人分享你其實不欣賞的東西。因此,如果有宣教士不能真誠地說:「. . . 我要因耶和華歡喜! . . . 我要因你歡喜快樂; 至高者啊,我要歌頌你的名!」(詩 104:34:9:2),那就有點欠缺了。
兩週前,在歐洲舉行的華人宣道會的大會上,我們認識到 Tim Keller 對紐約市的深厚感情。這引導了他開展一個以福音為中心的改革使命,讓福音重塑這座城市,非透過他個人,而是藉著福音固有的力量。藉此問問大家:你已掌握了福音的全部力量嗎?你生命的那方面曾經歷過改革性的觸動?福音對你生命的滲透和影響有多大?Keller 的第一步是復興及改變敬拜聚會,而這巨大的改變成了紐約人認識上帝的關鍵。
J.O. Terry 在他的著作《當女人說話時》(When Women Speak, 1998)中,彙編了許多關於生活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婦女的故事,其中大多數發生在暴力侵害婦女行為盛行的國家。故事揭示了她們對上帝的崇拜如何使她們駕馭和克服困難的環境。我們要問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逆境?我們如何回應神的呼召來敬拜祂?我們是獻上時間在禱告中與神交通,還是仍營營役役地生活?
RF Wootton 在他的著作《耶穌:不僅是先知 — 十五名穆斯林找到寬恕、釋放和新生活》(Jesus: More than a Prophet – Fifteen Muslims Find Forgiveness, Release and a New Life) 中分享了穆斯林認識耶穌的見證。儘管他們的處境和環境不同,但都有同一個恆久不變的經歷:就是敬拜。
很久以前,我們曾幫助在一個對福音封閉的國家裏的一間受迫害的教會,這個經歷很有趣,尤其是祈禱會的環節。當那受逼迫的教會的信徒開始禱告時,你可以感覺到天使和上帝自己就在他們中間。當他們在祈禱中開始讚美時,語言障礙就消失了,你可以真的看到「萬世之主坐在祂的寶座上」。接下來的讚美就是那遇見主的後話…
你的敬拜經歷是如何的?如果你是主日敬拜團隊的一員,甚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是音響系統?儀器?排練?如果你跟我一樣,又再坐在眾人中間參與主日崇拜,你的期望是什麼?你真的來面見神、敬拜神嗎?敬拜不單只是一個主日的崇拜,也不限於崇拜中的三首詩歌。
相信我,我們曾到過不同的地方,遇過許多信徒團體;對我們來說,當受逼迫的教會信徒讚美神時,是有所不同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讚美和禱告都以神為中心。他們的工作是為了神,神是他們的一切。每當他們出門去參加主日崇拜時,他們不知道還能否回家。
在上述的華人教會大會中,有一個小練習。有「福音」一詞寫在中心,周圍劃了許多圓圈。我們的任務是:將福音對你生活各層面,及你周圍的人的生活的影響,寫在一重一重的圓圈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想:「這很容易,只需幾分鐘。」但當我拿著筆和紙時,時間似乎是無窮無盡的,因為我留下很多空圓圈,而我填滿的圓圈中,我也不確定填上的是否真的屬於上帝。現在,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將紙中心的“福音”一詞改為“敬拜”,有一堆圓圈要你填上。你能寫下崇拜對你生活的各層面以及你周圍的人的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嗎?
Rev Lucho Sanch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