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剛過去的假期去了香港,主要是為了辦理一些事務,同時可探望親戚長輩們,另外,也約了一些在香港時牧養的弟兄姊妹,順道也去日本大阪旅行數天。相信不少兄姊回港也是有類似探望親友的目的,也聽過不少兄姊分享回港時也會去附近國家旅行,其中日本是比較多人選擇前往的國家。
但我在計劃回港的行程時,特別定了三天去長洲的思維靜院靜修,讓自己好好安靜下來,落機第二天便入營。在過去我也曾到思維靜院靜修數次,所以今次再來一個熟悉而且安靜的地方,這三天在營地裡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讓我好好安靜親近主,思想這幾年的經歷、當下我為何在這裡?將來要怎樣行?其實三天靜修真是不足夠,但也要下山了,進到城市中。
回到城市,又是忙碌的見面飯局,大顆人一起有一、兩小時的相聚,彼此傾談近況、互相關心,但可以做的並不多,最少知道大家安好,相信也是大家所期盼的。看似這些也是我預料之內的行程與結果,但實際上有幾個特別的相聚,是事前沒有預計的。
第一個相聚是一位相識多年的好弟兄,他也是一家移英數年,我們在英國只相聚過一次,見他也在這時期返了香港,所以約了在香港相聚。第二個相聚是一班當年在神學院臨床牧關課程 (CPE) 的分組同學,過去我們每年都會相聚一次,但自從2019年就沒有機會再相聚,這次相聚的起因,是在我返香港之前幾天,因有兩位同學在教會相遇時拍了一張照片放上早已沉底的WhatsApp 群組,我便說一句不如大家出來食晚飯,事就這樣成了。我們選了一間沒有限時,可以坐到打烊的餐廳,大家彼此分享、近年事奉及生活的種種挑戰與轉變,彼此守望,這份交情難能可貴。
第三個相聚是我的徒弟,也是我以前的同工,之前在大顆人的飯局中雖已見面,但知道在我去大阪旅行的日子,他也是在大阪,所以約了他在大阪的燒肉店見面,大家開懷暢飲(不是荒宴醉酒)、大談近況,也分享近幾年大家的經歷,特別關心他現在牧會的情況。
第四個相聚是我以前教會的一位執事,我在這次旅程中已與他一家相聚,但也是知道他有相同日子在大阪,所以約了他其中一晚在大阪的居酒屋相聚,當然又是開懷暢飲,也可以比較深入關心他。
其實這次旅程,讓我反思耶穌在地上與其他人生活的真實感,我們作為牧者(其實信徒也是)有歸回安息之時,在主裡重新得力;有進到人群之中一起生活、飲食,彼此關心;也有一些時候與小組、個別人士深入關懷。雖然這事我一早知道,也有實踐,但經過今次旅程令我更珍惜每一次的相聚與安息。但願兄姊們也能體會這種相聚與安息。
楊嘉駿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