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書 5:16-18)
不知道大家在什麼情況下會較容易「謝恩」? 或者反過來問,在什麼的情況之下會較難「謝恩」?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提到「凡事」謝恩。在眼看為好的事上要謝恩、在不好的處境時也要謝恩。假如你要去一個重要的聚會,但遇上了交通意外,讓你不能出席,你的反應是怎樣? 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姊妹分享她遇上交通意外的事,她不單沒有埋怨,沒有感到「何必偏偏選中我」,相反,她感謝天父。難道她「撞到腦袋」? 斷不是,她在交通意外中,經歷生與死的距離只是多麼近、她明白生死不能控制在她手上、她看到意外只是帶來不便但沒帶來身體的傷害,也沒帶走她的生命。她真切地向天父感恩。
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最後的教導中,重點強調書信的主題:要活出我們的信仰。到底怎樣才算是活出信仰? 保羅提醒信徒不單凡事謝恩,還給大家一連串的挑戰(帖前5:16-22):「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
如何才可以凡事謝恩? 在困境中謝恩的確不容易,如果我們要靠自己來遵守這些吩咐,恐怕會叫我們感到害怕。不過,上帝已經賜給了我們聖靈,在所有這些挑戰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若我們不抵擋(或「消滅」)聖靈的工作(祂的提醒、幫忙及感動),願意以祂的眼目為我們的眼目,也願意順服祂在我們生活中的掌管和指引,使我們能活出信仰,在任何時刻也能凡事謝恩。
黃智敏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