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3月5日是建道神學院於曼宣中心舉辦的聖灰日崇拜,亦標誌著預苦期的開始。每年來到預苦期前夕,教牧都會在不同場合或媒體,提醒信徒預苦期與屬靈操練的關係。特別向年青人介紹預苦期節期,我認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相對復活節,年青人對預苦期感到既陌生又有趣,因為節期的行動包含耶穌生平的故事,具有不少象徵意義:如棕枝主日與耶穌基督進入榮城、預苦期與耶穌基督受試探、最後晚餐與設立聖餐崇拜等。這些都是從節期行動中思想基督生平與救贖,豐富了信徒屬靈操練的方式。
在參與該聖灰日崇拜後的翌日,我接孩子放學時,他興奮雀躍地撥起頭髮讓我看他的前額:原來他在學校的聖灰日崇拜中接受了塗灰禮。孩子感到十分有趣!在該週青少年團契我與幾位夾雜著本地及香港的女孩子討論學校進行的聖灰日崇拜,她們對預苦期的意義十分感興趣,亦願意在預苦期實踐靈修操練。我就給予她們靈修資料,鼓勵她們於朋輩中輪流做靈修分享,希望增加她們親近主的動力。就是與Year 7及Year 8青少年分享預苦期討論如何克己、施予及禱告操練,他們都願意積極思考如何於日常生活中進行屬靈操練:除了禁食以外,他們思想到節制打機、食薯片或早上懶床的時間;施予方面會想到照顧流浪貓狗、又多與弟妹睡前禱告為貧困人士禱告。
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的《靈旅達人–生活就是操練》系列,就是以生活中的主題為切入點,與年青人反省生活議題中的屬靈意義,創意地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同向度的屬靈操練。此系列討論的議題包括時間、物質、飲食、創造、寬恕、接待、玩樂、禱告。例如就「時間」的討論,作者提出這個世界已令青少年生活十分緊湊,我們從新思考創造、安息的意義,讓青少年創意地抽出靜默時間,如在浴室洗澡、在儲物櫃執拾、操場流連、飯前禱告或慢餐中,尋回整理及謹記恩典的機會,記念創造時間的主。
此系列的討論豐富了我們與年青人談屬靈操練的想像,跳出了止於讀經靈修祈禱返教會的屬靈操練選擇。只要讓年青人明白屬靈操練的意義和可行性,年青人對屬靈操練的投入、創意與反省,可以超乎我們的想像。過去在校園牧養中可見,青少年參與晨禱、課前靈修的積極程度,足以令我驚訝。曾經有一位中三學生,她深感上帝的愛,熱切盼望校園更經歷到主的愛。於是她主動發起每日早上學校一開門就回校,專心為校園禱告;他們維持了兩年的早禱操練,天父確實讓不少學校師生生命得到復興!保羅對提摩太叮囑的說話:「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到今日,仍是年青人可以實現的目標。
我們當然盼望見到孩子、下一代能在屬靈生命上成為榜樣,愛主愛人。他們屬靈生命的育成,同樣需要我們的鼓勵、支持與榜樣。我們都身體力行,無論在節期或平常日子,都可創意地實踐屬靈操練,多親近主,一同經歷靈命成長!
游鳳賢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