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十年代經典電視劇主題曲中一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道出了人生的無常不定。九十年代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一句名言「人生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拿到甚麼口味…」亦提醒我們,人生往往難以掌控。從古至今,無論是生活的轉折,還是生命的終結,總不是我們可以掌握,往往超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去年十月,我接獲一位好友罹患重病的消息。當時心裡仍存著一絲盼望,期盼醫治能帶來轉機。然而經過大約半年的治療,他最終還是安息主懷。朋友的離世,不僅讓我深感震撼,更迫使我不得不再次直面死亡的現實。近來幾個月裡,又陸續聽到幾位友人被診斷出癌症的消息。一次又一次令人傷感的消息,使我更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或許,我們的人生正是由無數次的「相遇」與「離別」所編織而成。有些離別我們早有心理準備,例如畢業、搬遷、工作調動,雖然帶著不捨,但總能在心裡留下一份祝福。然而,有些離別卻來得毫無預兆,如突如其來的疾病和意外,甚至讓人進入不可逆轉的死亡。這些不期而遇的分離,常令我們無法承受,因為我們來不及道別,來不及表達心意。
與世人一樣,跟隨基督的人在面對離別時,也會有忘不了的情,流不盡的眼淚。愛一個人,本來就意味著在失去時要承受痛楚。信仰並不讓我們免於悲傷,但它卻賜給我們另一種與眾不同的眼光,讓我們能以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生命的有限與死亡的意義。
眼望永恆
人生於世有若寄塵。《詩篇》作者如此寫道「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詩144:4)雅各書也指出:「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 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4)這些經文的提醒,並不是要我們因此感到絕望,而是要我們意識到:既然人生有限,就更應該珍惜光陰,學會在有限的歲月中,追求真正有價值的事。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把焦點放在具有永恆意義的事上,而不是只為眼前短暫的世界而活。正如耶穌所教導門徒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珍惜眼前
每一次的離別,也提醒我們要更加珍惜眼前的人與事。也許今天的一句問候、一次陪伴,明天就可能成為無法再重演的片段。與其等到失去之後才後悔,倒不如在當下勇敢地表達愛,真心地陪伴,把握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每一刻。傳道者說「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堅守盼望
作為基督徒,我們在面對死亡時,不僅僅停留在珍惜,更能以盼望來支撐自己。因著基督的復活,我們得著確據:死亡並不是終站,死亡只是門檻,是一道通往天家的門。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中形容死亡如同睡覺一樣,並且指出在末日,信徒必要復活,與主永遠同在。這樣的盼望,讓我們不至於被悲傷完全吞噬。雖然眼淚仍會流,但心裡知道,離別並非永遠,我們終將在永恆的國度再相見。
結語
人生雖然無常,但信仰讓我們在無常中找到依靠,學會信靠。如此,我們不需要再害怕死亡,而是學會帶著希望與勇氣去面對。死亡不是終點,而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當我們仍有生命氣息活著的時候,就該懂得珍惜與感恩;當要迎向未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學懂全然交託,把自己交託在恩主的手中。我的神啊!求祢因這事記念我,照祢的大慈愛憐恤我。(尼13:22)
陳志鵬傳道